【創業漫談】梅迪奇創業模式引領風騷

過去的創業者,只要想辦法在某個特定領域中做到最好,就會成功。因此有專家強調所謂創業四本-本人、本錢、本事與本行。意思是本人親自打理,本錢要足夠,要有經營本事,而且要從事自己有把握的本行。隨著數位時代來臨,新的商機﹑新的通路﹑新的科技﹑新的服務方式﹑新的商業模式紛紛冒出頭來,『四本』顯然面臨挑戰。 首先,『本人』當然責無旁貸,但這個時代不能流於單打獨鬥,要與『別人』結盟,還要善用『高人』指點。其次,『本錢』固然少不了,但現在投資『小錢』也可以有大作為,尤其智慧資本比金錢資本還要重要得多。再來,『本事』絕對少不得,而且光靠一樣本事絕對不夠,最好十八般武藝多練一些,還要多研究『時事』與懂得客戶『心事』。至於是不是一定得走『本行』,證諸許多成功案例,反而不盡然。當各種疆界藩籬打破了,業種業態重新洗牌,這個時代的創業者更需要透析環境後劃地稱王的氣魄﹑與運用科技重新排列組合的手法。 『博士工程師與薩克斯風專家』、『記者、中醫師與風水師』、『催眠師、占星師與插畫家』、『設計師、夜市剉冰女王與創業導師』…愈來愈多二合一、三合一甚至是雞尾酒創業的新組合紛紛出爐。無所謂『本行』,而是『跨行』或『打破360行』。 十五世紀義大利有個梅迪奇家族,他們出資出力,把雕刻家、科學家、詩人、哲學家、金融家、畫家和建築家等匯聚在佛羅倫斯,並提供一個平台讓他們彼此碰撞、學習,打破不同範疇與文化的界線,因此引爆出一個充滿新觀念的全新世界,後人稱為文藝復興。這是「梅迪奇效應」(Medici effect)一書中引用的一段歷史典故。作者Frans Johansson把不同領域交會的地方叫做交會點,把交會點爆發出來的驚人創新稱為梅迪奇效應(Medici Effect)。 我認為梅迪奇效應將成為創業主流。因為在既定的熟悉領域中,受到既有經驗與習慣的囿限,再怎麼力求突破,總會在轉折處遇到競爭,即使是箇中高手也難以掙脫被預測、被模仿甚至被打敗的宿命。反之,若能將原本不相干領域的知識或素材融合一起,就有機會開創難以競爭的新局,或是『藍海策略』一書所說的—無人競爭的市場。 在我最近的諮詢生涯中,遇到愈來愈多不務正業卻極為出色的創業家。出版編輯變燈畫藝術家、行銷主管從事家飾設計、議員助理變生理期專家、空姐變芳療與普羅旺斯料理專家…,他們出人意表的行徑不單純是『轉行』而已,而是找到了交會點。這些跨域新結晶的誕生,有的是將幾種專長融為新的『專業組合』,有的是與其他人的專業進行『智慧組裝』,而最常見的是兩種化學變化同時進行。我也彷彿身處六百年前的佛羅倫斯,見證和參與了一場又一場的「異場域碰撞」。他們有的是創造舊有行業的新規格,有的是直接發明了一個新行業,而一個個具有特色的事業品牌於焉誕生。 在專家高手不缺貨的年代,行行早就有了狀元。與其汲汲於搶下武當派第一高手的位子,不如兼擅少林、華山或峨嵋等各家精髓,苦練融合成獨門絕學,另創一派別人參不透的武功。神功既成,當市場機會來臨,你就是一方盟主。 〈文/張庭庭/甦活創業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SOHOMALL風格品牌市集創辦人 網址:www.soho.com.tw〉

過去的創業者,只要想辦法在某個特定領域中做到最好,就會成功。因此有專家強調所謂創業四本-本人、本錢、本事與本行。意思是本人親自打理,本錢要足夠,要有經營本事,而且要從事自己有把握的本行。隨著數位時代來臨,新的商機﹑新的通路﹑新的科技﹑新的服務方式﹑新的商業模式紛紛冒出頭來,『四本』顯然面臨挑戰。 首先,『本人』當然責無旁貸,但這個時代不能流於單打獨鬥,要與『別人』結盟,還要善用『高人』指點。其次,『本錢』固然少不了,但現在投資『小錢』也可以有大作為,尤其智慧資本比金錢資本還要重要得多。再來,『本事』絕對少不得,而且光靠一樣本事絕對不夠,最好十八般武藝多練一些,還要多研究『時事』與懂得客戶『心事』。至於是不是一定得走『本行』,證諸許多成功案例,反而不盡然。當各種疆界藩籬打破了,業種業態重新洗牌,這個時代的創業者更需要透析環境後劃地稱王的氣魄﹑與運用科技重新排列組合的手法。 『博士工程師與薩克斯風專家』、『記者、中醫師與風水師』、『催眠師、占星師與插畫家』、『設計師、夜市剉冰女王與創業導師』…愈來愈多二合一、三合一甚至是雞尾酒創業的新組合紛紛出爐。無所謂『本行』,而是『跨行』或『打破360行』。 (閱讀全文…)

【顧問說書】人性商機六字訣

「我們的產品得過國內外許多大獎,製作過程非常嚴謹,品質層層把關,採用的流程是通過國際某某標章認證,其中有一樣技術更取得全世界多個國家的專利,這是某某博士根據某某理論,經過多年研究與實驗,特別自某某某萃取出獨特珍貴某某原素,我們很榮幸來跟各位分享其中奧妙原理……。」台上講得口沫橫飛,台下昏昏欲睡,這是很多企業新產品發表會或是業務提案簡報常見場景。 我在從事顧問諮詢的過程中,也三不五時聽到類似這種「老王賣瓜,自說自話」的語言。當我問對方覺得自家產品的特色是甚麼?常會聽到諸如「我的手工餅乾吃過的都說好吃」、「我們的保養品採用天然成分」等等回應。對自己的產品或服務有自信本是件好事,只是有太多經營者忽略了消費者的感受。消費者不想聽大道理,不想瞭解你這個領域的專業知識,不在意你得了幾次獎、受到多少稱讚,他們只關心你的產品對他們有甚麼好處,而且這個好處是別處不太能取得的。 行銷說穿了其實就是跟人性在下棋,只是經營者容易當局者迷,在自己慣用的語言裡繞來繞去,無法跳脫專業本位的思考迴路。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