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問筆記】故事,就從一台老攤車說起吧… ─ 老阿伯胖魷焿 GRANDPAng‘ SOUP

1960年代,台北第一劇場後面巷子裡,一位山東來的龐阿伯,以一台木攤車賣起了魷魚焿與福州丸,攤車沒有名字,大家就叫它「老阿伯魷魚焿」。當時的延平北路正繁華,年輕男女來到第一劇場看戲、跳舞、喝咖啡。散場了,就來龐阿伯的小攤子吃碗魷魚焿和福州丸。

老阿伯魷魚焿後來傳到了第三代外孫手上。三年前他們搬到了迪化街北街的店面,模樣嶄新,可惜的是整體形象看不到在地老字號的歷史,乍看與坊間一般魷魚焿店並無差別,甚至,顧客大多不知道這是一家一甲子的老字號。

改造前
改造前

專屬命名,為老手藝說故事

2018年,老阿伯魷魚焿入選「老店正潮」店家改造計畫。訪視時得知老阿伯的魷魚焿有別於坊間機器打漿,始終堅持純手工製作,口味鹹香、外型亦具特色。原來,這是從龐阿伯傳下的習慣,總是把魷魚切成粗條,再以魚漿捏成一條條胖胖的魷魚焿,不但Q彈耐嚼,還特別大塊。

看著一條條胖胖的魷魚焿,庭庭老師靈感乍現,不如就改名「老阿伯胖魷焿」吧!以專屬關鍵字「胖魷焿」,取代不具專屬性的的「魷魚焿」,彰顯龐爺爺傳承手藝與產品特色,加深品牌記憶點。

英文命名也值得玩味,「GRANDPAng‘ SOUP」中,Grandpang 為一個新造字,結合“Grandpa”(外祖父),與創辦人的姓氏“Pang”(龐),而“Pang”也音同中文名稱胖魷焿的「胖」字。品牌就定位「傳味大稻埕一呷子」,輔以Slogan「澎湃手作,鹹香爽口」,整體CI與店面形象走台式復古文青風,為在地60年的老字號提升質感、助力觀光。

改造後
改造後

回味一呷子的老歷史

當年龐爺爺以一台木攤車起家,我們建議就以攤車的形象裝置門面,從視覺開 始說故事,向當年的爺爺致敬。CI主色系以藍與橘的配色,搭配手繪風的龐爺爺圖樣,連攤車時期的板凳與摺疊桌都成為了可愛俏皮的icon,共同營造懷舊的趣味。而原本靜靜躺在老木櫃裡的竹勺子,現在則裝置上柱面,搭配品牌定位語,有了新的生命。

設計團隊:此刻設計

第一代老阿伯的源起、跨越三代的傳承、魷魚焿的特色製程…,搭配老照片佈置在門面騎樓的柱子上。銜接起延平北路第一劇場後巷的起始,更迎接迪化街上的新客群。

大稻埕在地的導覽團隊,曾帶著旅人來體驗老阿伯手捏魷魚焿的老技藝,跨越三代的堅持,成為大稻埕小吃文化的資產。延平北路的黃金年代已不復在,所幸胖魷焿留了下來,讓我們以老手藝、新故事,再創老品牌的黃金時代。

改造後
改造後
分享在 facebook
Facebook
分享在 whatsapp
WhatsApp
分享在 email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