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市場裡的軟陶藝術家~女兒坊

城中市場內有家神出鬼沒的攤位,一星期只出現一兩天,可是只要一出現,攤位前就會有人圍觀,手工精巧的各式軟陶藝品,往往博得眾人讚嘆。女兒坊的每件商品皆是原創作者親手設計,製作完成,由於耗時耗工,每月銷售天數僅6-8天,其餘的日子皆是在創作,生產商品。

目前創作生產主力是姊姊楊佳玲,妹妹玉貞協助一些小品製作,偶有學生交貨寄賣。女兒坊在不缺貨的狀況下,每週至少有一款新作品,創作的方向也許是台灣本土的文化,也許是東方色彩花卉,也許是饒富吉祥富貴意涵,也許是呈現色彩與美的感動,也許是抽象,對軟陶素材的新體驗,例如”璀燦台灣”“客家藍衫”這兩款設計便是呈現台灣風格的代表作。

從押花到軟陶投資大筆學費

五年級的楊佳玲從復興美工畢業後便嫁做人婦,對手工藝創作情有獨鍾的她,在孩子稍大一點後,開始去學習押花。以一年時間,參加數次的展覽,得到兩次大獎也拿到師資證照,開始開課教學。原本打算邊在家帶孩子,邊教學貼補家用,沒想到招生不是那麼容易,而且花材、教材、庫存..等等花費,遠超過學費收入。曾從事過圖書業務工作的楊佳玲於是決定轉做押花飾品的創作與銷售,還租了攤位。沒想到從事這行的同業不少,稀有性低,常被客人殺價殺得體無完膚,就在失望灰心之際,接觸到軟陶,如同在生命中抓到浮木又給她一線生機。於是她不顧家人反對,再度砸下重資,追隨名師學習軟陶創作。

軟陶的創作空間很廣,但要做到精緻的難度很高。楊佳玲把押花的技法融入軟陶創作,以藝術創作結合實用性,如做成名片夾、口紅盒等等,作品的獨特性與稀有性更加凸顯。女兒坊沒有天天營業,就是要有充電的時間,她常透過看展覽,逛街看飾品,收集資料,來尋找令自己感動的元素,這些是她創作靈感的來源。

「每設計一款作品都是一種挑戰,一個作品的產生從發想、設計製圖、定色、軟陶土調色,製作時如何呈現我要的質感,如何克服技術上的問題,過程中要不斷檢視,思考美感的呈現,順利的話,新款誕生,不順利的話,淘汰,重做 再作修正。除了注重修邊,畫面乾淨無瑕,觸感滑順,不尖不刺,甚至鑲上的水鑽不會脫落,不會褪色,這些是我對 品質的要求。」 楊佳玲的藝術家性格從這些表露無遺。

數量比名牌包還少

女兒坊創作至今,以名片盒來說已有上百款,每一款單次製作1-5個不等,售後會不會再製作要看市場反應,及製作心情,加上銷售天數少,所以每款的數量比名牌包還少。

女兒坊的特色在於作品的精緻做工與款式的獨特,但伴隨的價位門檻與產能有限也成了致命傷,”薄利多銷”在他們身上是不能成立的。而如此質感的商品卻在傳統市集擺攤,加上擺攤頻率不高,能接觸到的目標客層甚為有限。因此四年來多靠老客戶口碑相傳,成了一些上班族選擇風格創意禮品的好去處。

人各有志,SOHOMALL顧問不建議女兒坊走上迎合主流的量產路線,但網站的經營有必要加強,尤其作品的攝影質感與設計靈感的文案說明,要讓作品透過電腦螢幕就能感動人。另外,設攤的地點也要考慮轉換到更能與作品相得益彰的環境,才能讓價值兌換成應得的價格。

分享在 facebook
Facebook
分享在 whatsapp
WhatsApp
分享在 email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