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掌中天地寬─河洛坊的故事

「2007年台北市地方戲曲比賽,社教館邀請陳錫煌大師表演劍俠戲之飛劍奇俠。口白道地精彩不說,台上戲偶彷彿真人般活靈活現,木偶脫掌凌空飛起還能轉身打鬥,兩個戲偶激烈相搏中,居然神不知鬼不覺地互換方向…。我好奇的往後台一看,不由得傻了眼,亦宛然團長李傳燦老師不知在中場何時,悄悄上台與他的胞兄聯手演出他們的拿手好戲,而兄弟已經十幾年未曾同台了。沒有聲光科技特效,但入了魂的演出與絕佳默契震撼全場,深深感動了在場的每一位戲迷…。」河洛坊創辦人林銘文回憶起這場印象最深刻的布袋戲,眼睛還閃著光…

戲棚腳長大的囝仔

林銘文的父親林用老先生現為台北縣北管亦樂社的首席鑼手兼指導老師。自小林銘文最喜歡跟著大仙尪黃元帥、李元帥等北管陣頭去繞境。廟口前總搭起一座精雕漆繪、透顯著古意的戲臺。林銘文坐在戲臺邊,嘴裡含著色彩鮮艷、灑著白糖,一顆一角錢的「金箍仔糖」,仰望台上鑼鼓喧嘩,陣陣繁弦急管。小小年紀的他雖然聽不懂北管樂,卻被那高亢的樂聲所震懾。戲台上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戲偶,或飛躍翻騰,或捉對廝殺,或手握毛筆寫字,騎馬、坐車、乘船……樣樣不含糊,甚至叼著煙斗吸煙,從口中噴吐出裊裊煙霧。小小木偶在操偶人的巧手下,彷彿都有了生命,令林銘文嘆為觀止。

長大後林銘文從事美濃油紙傘的創作與教學,為了圓兒時的夢,陰錯陽差頂下一間布袋戲店。原本只是想賣布袋戲偶糊口的他,卻在一次不經意的機會中,接觸到亦宛然團長李傳燦老師及陳錫煌老師,他們對於布袋戲藝術的專業、用心、執著與熱愛,深深觸動了林銘文,決定帶著全家一起投入。林銘文不僅精研戲偶的製作技術、操偶功夫、口白唱腔等,更虛心求教於諸多偶劇界的先進與前輩,讓河洛坊的戲偶品質精益求精。

戲偶工藝展現時代風華

戲偶,作為操偶師肉體和意志的延伸,可以說是整個布袋戲的菁華,一尊尊精緻的戲偶代表著每一個角色在戲臺上的生命,也訴說著每一角色過去輝煌的歷史。而戲偶是否精緻成功,直接取決於刻偶師的功力,唯有刀工拿捏恰當才能成就極品佳作。在凡事講究效率速成的年代,河洛坊仍然堅持手工雕製木偶,讓老工匠的手藝得以延續發光,並將戲偶這門古老工藝文化推向更加精緻的藝術境界。「河洛坊」的鍾馗、關公、張飛、趙子龍、樊梨花…等等歷史英雄戲偶,頭部雕刻細緻精巧,五官神態自然優美。經過多次髹漆的面容光澤渾厚,晶潤有神。對應人物性格及其內心思維,搭配不同的臉譜顏色與紋飾。衣飾均以鑲繡花紋和綢緞製成,就連配飾、髮型、配戴、帽飾也無一不講究。不管從哪個面向來看,都足以登上藝術品之列。

因應時代的推移,河洛坊也以兼俱古典與創意的包裝設計吸引收藏者的目光,並對每位戲偶人物的個性加以說明,賦予戲偶新的收藏意義。像是三國時護主有功的趙子龍,如今就成為不少企業主獎勵優秀下屬的禮物。而林銘文自己最喜歡的人物是鍾馗,「他貌寢而心美,對鬼邪凶惡而對人和善,怒目圓睜和恐怖可畏的背後呈現吉祥,降福消災…。」他的妻子蕭如華則欣賞移山倒海、撒豆成兵,慧黠婉約又勇於表達自我的樊梨花。此外,因其能體現台灣特有的風土民情與文化特色,更讓老外趨之若鶩,成為台灣的特色「伴偶禮」,甚至有「台灣芭比」的稱號。尪某對、花神十二金釵…等作品更是「作不敷賣」。

袖裡乾坤大掌中天地寬

林銘文深信,要演出一場精采的戲,必須從戲偶的雕刻、刺繡、前場演師操偶念白以及後場樂師樂器演奏,環環相扣,搭配得當,才有可能完成。一般人眼中的掌中小戲,實際上匯集了文學、哲理、說書、雕刻、刺繡、繪書、音樂、戲劇等藝術,可謂「八紘寰宇匯集一藝」,其價值是不能小覷的。

林銘文,一個在戲棚下長大的小孩,因為看見布袋戲的光華,無悔走向傳承的辛苦道路。他認為,要讓布袋戲走出一條新路,就是要向下扎根,所以他持續在宜蘭傳藝中心、政府舉辦的活動及學校社團裡致力推廣布袋戲,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輕人認識、進而喜愛這項傳統藝術。此外,河洛坊也開創了一系列「嬉偶戲」的DIY課程,透過可愛的提線獅、小戲偶和教學唱本,以輕鬆有趣的方式,讓小朋友在遊戲中也能經驗傳統文化魅力,體會到布袋戲「袖裡乾坤大、掌中天地寬」的瑰麗世界。

認真的「河洛坊」將不斷重新粉墨,以金光閃閃的嶄新角色來延續傳統戲曲的生命,既要轟動台灣武林,也將驚動世界萬教。

〈品牌庭聽看〉擀麵棍的里程數

分享在 facebook
Facebook
分享在 whatsapp
WhatsApp
分享在 email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