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庭聽看】原始圖騰的時尚感動

文:張庭庭 /甦活創意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一位原住民新秀工藝創作者最近拿到文建會補助,請我為他的新品牌把脈獻策。他跟大多數的原住民創作者一樣,爽朗熱情,才華洋溢,對傳承發揚祖先的文化有著濃烈的使命感。他的作品有串珠、皮雕、布筆記本,很有時尚味道,只是創作風格、素材甚至顏色的落差很大,品牌的辨識度尚未成形。

品牌辨識度不高,其實是原住民創作者普遍的問題。只不過前述那位朋友是自己不同的作品間,缺乏風格一致的明顯主軸,而其他人的問題則是彼此過於雷同。兩年前曾經執行原住民文創品牌訓練育成的專案,結識了一群愛哭也愛笑的原住民才子才女。從串珠、琉璃、織布、銅編、木雕,甚至海裡的貝殼、珊瑚,各式各樣野果的種子都成了創作的素材。雖然素材多元,但作品裡多充斥大量原住民圖騰,包括日月星辰、象徵祖靈眼睛的菱形、百布蛇、波浪…等等。這些圖騰在不同族群有各自文化意義與歷史傳說,但落入外行人眼中,就只是大片色彩鮮豔、野性十足的線條與紋路,適合當紀念,不適合時髦仕女或都會雅痞拿來穿戴擺設。

當時顧問群建議在作品面的改善的改善如下:

1.原住民圖騰由大面積運用轉為畫龍點睛,精準地與主流時尚結合。

2.由單一素材轉為多材質運用,豐富作品風采,也塑造專屬個性

3.由費時費工的大型作品轉向小而精緻商品,提高產能與賣相。

4.由單純創作轉為結合實用性與時尚感。

5.作品由隨意零散轉為系列性與主題性。

另外,在經營面則強調建立品牌意識與行銷概念、學會故事行銷與整體包裝,以及運用網路與參展拓展商機。而將老祖宗的文化轉化為實用設計與動人文案,更是大家著力重點。例如運用箭竹做成多功能密封罐。靈感來自原住民雨天外出打獵時,用來裝火種燧石以避免潮溼的竹筒。筒身則雕刻了一系列古老的傳說與圖騰,文案這麼寫著:「我當學習布農族凱比西鳥奮不顧身攜回火種的勇氣與膽識,當族人需要光時, 我就會出現。」再如一款繩編項鍊,把琥珀色的山豬牙串在兩顆箭竹做成的串珠間,再畫龍點睛綴以琉璃珠與珊瑚扣,就成了貴婦頸間的山豬盛宴〈山豬愛吃箭竹〉。一個個作品展現了出自肺腑的故事張力與文化典故,引人駐足鑑賞。

工匠與工藝設計師的差別,除了技法與美感,其實絕大部分是對生命的熱情與詮釋。文章開頭的那位原住民朋友,我發現他不自覺用了大量石頭作為各種作品的素材,而他的原鄉名字的漢文意義,竟然就是「火燙的石頭」,也許這正是他新創品牌的最佳意象。

台灣原住民文化,粗獷中混搭著細緻,熱情中夾雜著感恩,如一顆顆星星之火,各自發光,而集合在一起則像寒冬曠野中,熊熊燃起的火光。

(本文於2011年06月02日刊載於經濟日報經營管理版「文創MBA專欄」〈原始圖騰的感動〉)

分享在 facebook
Facebook
分享在 whatsapp
WhatsApp
分享在 email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