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糖果師傅的女兒~三峽牛軋糖

白天製藥,晚上做糖,今年43歲的張巧文人生可說是如假包換的「甘苦參半」。當許多人苦於失業,休無薪假,張巧文卻同時擁有藥廠穩定的正職以及手工牛軋糖副業,羨煞不少人。

三峽牛軋糖_張巧文參加通路展售

小朋友都愛吃糖,小時候的張巧文當然不例外。儘管那個年代並不富裕,但比其他小朋友幸福的是,爸爸就是個糖果師傅,家裡永遠都有吃不完的糖果。「尤其這些年來很夯的牛軋糖,是我從小到大每年過年家中必備的應景糖果,看到它就覺得充滿喜氣與幸福。」張巧文的爸爸從19歲起就在知名的糖果工廠上班,跟一位上海師傅學得一身製作各種手工糖果的好手藝,四十幾年製糖生涯,經歷過訂單接不完,天天加班趕工的黃金歲月。回想小時到糖果廠,看著老爸圍著圍裙帶著微笑認真工作,周遭滿是甜甜的糖果香,那是充滿愛與幸福的記憶。 

十幾年前,隨著環境局勢改變,台灣糖果業開始蕭條。一方面製作成本提高,另一方面進口糖果包裝漂亮又便宜,漸漸取代傳統手工糖果,大小糖果製造廠一家一家結束營業,就在張爸爸即將退休時,工作多年的工廠也吹起熄燈號。張爸爸頂著老師傅的手藝技術及人脈,做起二手機器兼技術轉移買賣,走遍中國大陸、越南、緬甸…等國家,意外創造了事業第二春。

於是張巧文吃不到爸爸親手做的牛軋糖,改而吃起爸爸徒弟做的。市面上一般牛軋糖都很硬,食材品質也不一,總覺得爸爸或其徒弟做的才是香濃上品。後來過年時連同事都要求代訂,3年前幫同事下訂單卻遇到缺貨,張巧文因此興起自己學著做做看的念頭。一則能傳承延續爸爸多年手藝,也創造為自己量身訂做的事業。加上社會漸漸轉型,講求反樸歸真崇尚自然,反而懷念手工製作的實在。她認為應該有商機,於是在先生支持下,就以居住地命名,「三峽牛軋糖」開張了。

草創時期一切從簡,在張爸爸耐心技藝指導下,憑著二手機器與自製烤箱,好吃的牛軋糖一顆顆出爐。不會太硬也不黏牙,不添加牛奶香精及防腐劑,最受歡迎的口味是”巧克力口味”,張爸爸特別研發先做巧克力皮再與原味結合,跟坊間全混在一起的做法不同,雖然耗時耗工,但為了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就得用心與堅持。

因為還在上班,而且手工製作過程繁複,加上兒時記憶中牛軋糖是「過年才吃的糖」,開業近三年,張巧文原本堅持只在過年期間接單,而且以親朋好友及熟客為主,算算每年只營業兩個月,營收約三四十萬,等於自己賺了一筆年終獎金。隨著愈來愈多客戶抱怨,「怎麼得等那麼久才能買到?」個性保守的張巧文終於來向SOHOMALL求教因應之道。

顧問瞭解到「賺大錢」並非張巧文優先目標,用最好原料,最認真的態度,做最好吃的糖果,並將爸爸給予的幸福滋味傳送給更多人才是她在意的。因此建議分為淡旺兩季.,旺季為每年10月到農曆春節,此時接受大單與零買;其餘時間為淡季,只接大單,規定一次最低購買數量。另一方面成立網站,把牛軋糖的故事與製作心得透過網路與更多人分享。如此既可兼顧製作品質與時間成本,又能讓顧客透過團購一償購買心願。

在網站籌備期間,張巧文還利用假日參加了SOHOMALL在板橋車站舉辦的年貨市集,生平第一次參與展售活動的她,初試啼聲居然第一天就締造破萬的業績,不僅打破不景氣魔咒,也讓她對自己的產品推廣信心大增。

兼差創業過程很辛苦,張巧文回想這幾年來,最感動的是:「爸爸70幾歲了,他一

忙的時候需站一整天,糖果製造過程需高溫100度,都沒看到老爸露出一絲疲憊,聽到我們有訂單就露出高興的笑容。問我這幾年賺了多少,我要說賺最多是”爸爸的愛”。」

分享在 facebook
Facebook
分享在 whatsapp
WhatsApp
分享在 email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