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人文美食新篇章 ─ 台北風格食尚型店 Part2

在百年米行吃好米 ─ 稻舍

迪化街上,一棟110年的紅磚洋樓,它曾是米行,經歷過大稻埕米業的輝煌;現在,它是一間「稻舍」,依然每天碾米,再以鮮米煮成熟飯,料理出道地台灣味。

「稻舍」創辦人葉守倫,大橋頭在地米行的第五代,第一代太祖葉寬,從淡水來到大稻埕打拼,在1923年買下迪化街一棟街屋,開設碾米行,一直傳承到第三代阿公葉阿仁。大橋頭原是大稻程的米食重鎮,因為產業外移與轉型,葉家的米行在1969年收起來。

在迪化街出生長大的葉守倫,永樂國小畢業後即搬離大稻埕,只有逢年過節才會回迪化街老家吃飯。當時是迪化街最沒落的時候,到處都是頹圮的老房子,沒有人住,雜草蔓生其間,原本在迪化街的傳統產業紛紛外移發展。長大後葉守倫成為工業設計師,2013那年,他返回故鄉,即使已無家族事業可承接,家族事業一脈相承的職人精神,卻蠢蠢欲動。

他結合上游米農,特選帶有芋頭香的台農71號益全香米,將稻穀直送稻舍碾製,煮出「現碾現煮」的新鮮米飯。食材則選自大橋頭傳統市場及迪化街南北貨商家,每道料理手工製作,匯聚在地精華。蛋黃鑲中卷、蔭冬瓜虱目魚、粽香干貝香菇…,經典台菜和著新鮮米飯,再現台灣飲食風情。

當年,葉家祖先把全台好米運來米行;現在,稻舍接力最後一哩路,以現碾的米,煮一碗飯,誠摯端上。來稻舍,呷台灣米、嚐台灣料理,在百年前的曬穀場上,回味舊埕時光。

稻舍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329號
官網:https://www.ricenshine329.com/
FB搜尋稻舍URS329

少帥張學良的百歲隱食密碼 ─ 少帥禪園

一位年少得志的弱冠青年,因為濃厚的國家民族使命感,歷經驚心動魄的時代變遷。南史隱逸云:「隱士須含貞養素,文以藝業」,東北少帥張學良,由動而靜參透世間。1960年代,他與夫人趙一荻幽居於現今的北投少帥禪園,將其灑脫的人生哲理帶入了生活和飲食的習慣,享百歲高壽。

少帥禪園擷取張氏夫婦的生活哲學,鑽研從張帥府到爾後張氏夫婦居台的菜譜及飲食內容,依季節嚴格採選新鮮食材,配合時令設計創意烹調的方式,並以各具特色的器皿擺盤兼顧色香味。原野鄉間的自種時蔬、原民相贈的山居野味、東北軍伙房的雜糧飯、寶島台灣的海味魚鮮…,精緻菜品溯源少帥的身世典故。「瀟灑創意、多元美味、禪風擺盤」,就是少帥禪園張學良百歲隱食密碼的精神所在。

建於1920年代的少帥禪園,原名「新高旅社」,曾被日軍當做神風特攻隊出戰前夕的慰安處所。隱身在北投山腳邊的林蔭間,可遠眺觀音山,關渡平原如在眼前。園區內的小六茶舖,坐擁滿山綠意。晴天時陽光透過窗櫺灑入,天陰時則有雲霧飄渺的詩意,輕風徐來,品壺好茶嚐塊美點,偷得浮生半日閒。

置身林蔭間,饗旬食、憶舊事、泡好湯,進入一段曲折的歷史回望。

少帥禪園
台北市北投區幽雅路34號
官網:http://www.sgarden.com.tw/
FB搜尋 少帥禪園-台北北投張學良幽禁舊居

溫泉香酒家菜新風華 ─ 水美食府

傳說中凱達格蘭女巫許下的秘境,水美、景美、食美齊集北投。

日據時代,日本人鍾情北投溫泉,在此建設了多家會館和飯店,成為重要的社交場所。舉凡官場酬酢、生意商量、是非公斷,常以酒家做協調場所。1950年代,酒家文化最興盛的時期,北投發展出政商名流與富賈名人愛吃的「酒家菜」。酒家菜強調道地食材,更講究刀工、火候及排盤,流露濃濃奢華感,加上師傅們的創新思考和精巧手藝,以華麗變化多端之姿席捲眾饕客的心。

百年前的官家大菜,以閩菜的鮮腴,融合了川味的百變、粵菜的深博與懷石料理的清雅,釀成此地獨抱的鼎食風韻。深受北投滋養多年,水美食府於焉誕生,秉持傳承信念,捨棄過往奢華闊氣排場,擷取底蘊精髓,以料理本心、食材真味,打造新一代酒家菜。

酒家名菜「魷魚螺肉蒜」,爐火跟著上桌,湯頭盡收海味之鮮和陸味之腴,甘美溫存舌尖。北投經典料理「排骨酥」,上等肋排醃製一晚低溫油炸,酥脆麵衣咔滋脆響,迸出豐腴肉香。

那卡西曲聲漸遠,筵席暫歇。食膾不厭精細,水美食府在下一個飲食世紀,續寫酒家菜風華傳奇。

水美食府
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28號
官網:http://www.sweetmefood.com.tw/
FB搜尋 水美食府

分享在 facebook
Facebook
分享在 whatsapp
WhatsApp
分享在 email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