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庭聽看】歷史…也可以很立體

曾經談過,有創意,不等於有文化。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有文化,也不等於有創意。關於兩岸在經濟實力的比較,大抵認為台灣的文化底蘊比大陸來得深厚,發展文創當仁不讓。最近密集往來兩岸,我的觀察是,大陸近年在歷史文化的保存方面下的功夫極深,不僅文人雅士出口成章,不少政府官員對中華文化資產也頭頭是道,甚至出書論述,大堆頭文化硬體建設更不在話下。對岸所缺者,是文化的商業應用與市場行銷創意罷了。

文化是生活經驗的積累、沈澱與與萃煉;創意是生命視野的跨界、突破與想像。

過去讀五千年泱泱中華,都只是書本中一頁頁風雲,沒有場景去跟它對接。最近我一個月之內兩度去西安,才感受到歷史的震撼。光是西安的臨潼一地,周幽王取悅褒姒失

掉天下的烽火臺,秦始皇陪葬的兵馬俑,張騫出西域帶回來的石榴樹,楊貴妃溫泉水滑洗凝脂的華清池,項羽款待劉邦的鴻門宴、華清池五間廳西安事變…,數不清的歷史事件與遺跡在此錯落交疊。

那天在驪山腳下的華清池我仰頭凝視驪山,發現歷史也在凝望我。山頂是「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山腳下是「唐明皇詩情浴愛河」,中間還有「蔣介石遭變面楚歌」,三段跨越三千年的歷史場景,就在眼前一次羅列。

歷史,原來可以如此立體!

但是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是死的。參觀兵馬俑時,站在壯觀的俑陣前,那種臨場的感覺跟從書本上看到的完全不一樣,非常震撼。但是我走出來之後看到的紀念品,除了藍田玉就是兵馬俑的縮小版,完全就是直白地將其複製出來,這家做的跟那家做的沒什麼不同,真是可惜了這麼寶貴的文化資產。

我還在華清池看了《長恨歌》歌舞劇,看得出它運用了很多的科技,包括大手筆把背後的驪山變成夜空遭變天幕,星星月亮都出來了,故事與場景就照著白居易的詩文,搬演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浪漫與哀愁。很炫麗,但總覺得欠了一點東西。可不可以加點現代音樂演繹「漁陽鼙鼓動地來」?可不可以抽象表達「在天願做比翼鳥」,取代放飛漫天白鴿?

只有跳出原來的歷史語境,進行解構、顛覆、翻轉,文化才會獲得生命力,才是活生生的,才有了新的靈魂,再不是停留在千百年前那個時空的東西。它會活生生就在我們眼前,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裡面。

權力的烽火,歷史的對錯,如今都只剩動人的傳說。就看人們如何重新解剖,讓如煙歲月再次蕩漾在華清池粼粼水波。

分享在 facebook
Facebook
分享在 whatsapp
WhatsApp
分享在 email
Email